以下是《出师表》中10句经典语句的释文及感悟:
1.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,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
- 释文:先帝开创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,就中途去世了。如今天下分为魏、蜀、吴三国,我们蜀汉国力困乏,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。- 感悟:开篇点明蜀汉面临的严峻形势,既有先帝离世的悲痛,又有国力衰微、三足鼎立的艰难处境。让我们看到当时局势的紧迫,更体会到诸葛亮的忧心与责任感,明白在困境中保持清醒、积极应对的重要性。
2.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先帝遗德,恢弘志士之气,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
- 释文: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,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,振奋鼓舞有志之士的士气,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,说话不恰当,以至于堵塞了忠臣劝谏的道路。- 感悟:这是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恳切劝诫,强调广开言路的重要性。广听意见才能明辨是非,做出正确决策,而刚愎自用则可能导致闭目塞听、误入歧途。在生活和工作中,我们也应虚心接受他人建议,不断完善自我。
3.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;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
- 释文: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官员,都是一个整体,奖惩功过、好坏,不应该有所不同。- 感悟:体现了诸葛亮追求公平公正的管理理念,无论身处何地、地位高低,都应一视同仁,按统一标准对待。只有这样,才能营造公正的环境,凝聚人心,提升团队或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。
4.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;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颓也。
- 释文:亲近贤臣,疏远小人,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;亲近小人,疏远贤臣,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。- 感悟:以两汉兴衰为鉴,深刻揭示用人之道对国家命运的关键影响。提醒我们要善于识别人才,亲近品德高尚、有才能的人,远离心术不正、搬弄是非之人,才能使事业走向成功。
5.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
- 释文:我原本是个平民,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,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,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。- 感悟:展现出诸葛亮未出山时淡泊名利的心境,不追名逐利,专注提升自身能力。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,我们也应保持这种平和心态,不被外界干扰,坚守内心追求,为实现理想默默积累力量。
6.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咨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
- 释文: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、见识短浅,降低身份委屈自己,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,向我询问当时天下的大事,我因此十分感动,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。- 感悟:体现了刘备的礼贤下士与诸葛亮的感恩图报。刘备对人才的尊重与诚意,换来了诸葛亮的忠心辅佐。在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中,尊重他人、真诚待人往往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与支持。
7.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,尔来二十有一年矣。
- 释文: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,在危机患难之中奉行使命,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。- 感悟:道出诸葛亮在艰难处境中勇挑重担,多年来始终坚守责任、不离不弃。这种勇于担当、持之以恒的精神,是我们面对困难时应秉持的态度,无论遇到多大挑战,都要坚定信念,勇往直前。
8.先帝知臣谨慎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受命以来,夙夜忧叹,恐托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。
- 释文: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,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。接受遗命以来,我早晚忧愁叹息,担心先帝托付给我的事情不能完成,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。- 感悟:体现诸葛亮对先帝的深厚情谊和高度责任感,为完成使命日夜忧虑。这让我们明白,当肩负重任时,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,竭尽全力,不辜负他人的信任。
9.当奖率三军,北定中原,庶竭驽钝,攘除奸凶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。
- 释文:应当激励、率领全军将士向北平定中原,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,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,恢复汉朝的基业,回到旧日的国都洛阳。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、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。- 感悟: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坚定决心和对蜀汉的忠诚,为实现目标全力以赴。这种为理想和信念不懈奋斗的精神,激励着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,要不畏艰难,坚定信念,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10.今当远离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
- 释文:如今我即将远离陛下,面对着这份奏表热泪纵横,不知道说了些什么。- 感悟:短短几句,饱含深情,既有对后主的担忧牵挂,又有即将出征的不舍与忐忑。让人感受到诸葛亮对蜀汉的一片赤诚之心,情真意切,令人动容 ,也让我们体会到真情流露的力量,真诚的情感往往最能打动人心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